媒体看机电

温州商报:制造仿生螃蟹机器人 温大这项发明专门对付福寿螺

发布时间:2022-04-08 浏览量:

  编者按 

  “创新”“科技”“智能”,这些词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智造”这一新词。中国智造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而中国智造的未来靠的是有想法有知识有核心技术的年轻一代。本栏目将集中报道一批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温州大学生,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智能创想。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展现的模样。


  ☉商报记者 章瑚

  最近的天气很好,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户外走走,于是有市民在水池边、稻田里发现了福寿螺卵。这种福寿螺卵别看外表看着粉嘟嘟的很可爱,但含有大量寄生虫,而且福寿螺繁殖能力极强,会给水生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我们

刚刚制作出了一款机器人,专门用来对付福寿螺卵。”毛丛余说。

  毛丛余是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他所说的机器人外形像一个螃蟹,是一款仿生全自动福寿螺卵农业处理机。他和团队小伙伴们刚刚研发成功,此时正兴奋地到处实践,消灭那些埋伏在水田之中的福寿螺卵。

  关注三农,大学生将视角看向田间

  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们一再讲到三农问题,提到当前大学生应当将发展方向、研究方向更多放在农业经济上,用自己所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这样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们。

  当毛丛余、胡维峰、刘今涛、曲铸基、刘克几个男生组成团队,着手准备去参加机械类竞赛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是不是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主题?”“解决一些农民的实际问题?”大学生们经过调研发现,江浙一带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已经泛滥成灾。福寿螺繁殖能力强,因携带大量寄生虫而无法食用,同时它们又会对生态环境,尤其对农业生态造成巨大破坏。而水田中,秧苗根部往往又会成为福寿螺卵的寄生载体,彻底清除这种生物成为了农民们头疼的事情。

  于是,大学生们决定针对清除福寿螺卵进行机械设计,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也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清除福寿螺卵,需要行走在田垄间的同时着手处理依附在秧苗两侧的卵,我们模拟了一下动作,想到了横向行走的螃蟹。”团队成员胡维峰说,经过商议,男生们心中有了主意,他们可以制作一个仿生螃蟹机器人来对水田中的福寿螺卵进行处理。


  被处理后的福寿螺卵可做生物肥料

  耗时三个月,大学生们设计出了一款智能型仿生螃蟹的福寿螺卵农业处理机。这款机器外形小巧,看上去就像一个萌萌的大螃蟹。

  这款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将其放在田间,机器的眼部识别机构可准确判断福寿螺卵的位置;下肢移动机构由四对仿生机械腿组成,实现机器的前后移动以及转向功能;上肢部分的左臂清除机构、右臂夹持机构一起动手,右臂夹住秧苗根部,左臂捋下秧苗中的福寿螺卵,并将其送往嘴部粉碎机构中进行粉碎。被粉碎掉的福寿螺卵此时可直接排在水稻田内,作为生物肥料被进行有效回收利用。

  这样的机器可充电作业,一次充电能持续工作一个小时以上,满足一般水稻田的处理需求。

  大学生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惊喜地发现,他们的这款发明是全国首个仿生全自动福寿螺卵农业处理机器。


  该发明已申请五项专利

  “水稻、甘薯、蔬菜等作物是主要受福寿螺危害的对象,尤其是水稻,福寿螺会咬食水稻叶而导致其减产。针对当前福寿螺卵处理中的运输难、成本高、费时费力等问题,我们设计的装置不但可以实现自动识别、夹取粉碎福寿螺卵,而且适用于稻田、河道等不同地形,从而达到减轻人工负担、促进生产的目的。”当机器研发成功后,毛丛余和伙伴们在温州多个田间进行实地测验,他们初步制作的样机平均一天能够处理二十亩受灾区域。

  当他们将这一机器拿去当地农业部门时,机器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均得到了专家认可。目前,这一团队已申报1项发明专利与4项实用新型专利。 毛丛余和伙伴们还有着清晰的未来规划,他们计划于今年和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装备研究所展开定点试验,逐步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至 2024 年,根据反馈与工作情况对产品进行二代升级。到了2026年后,利用5G网络搭建农事服务体系,覆盖从种植到市场决策全周期。“我们也有一个四年计划。”大学生们笑着说。


学院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